(速新聞記者 武蕾 通訊員 陳晨)九月的宿遷,“牡丹”花開,曲藝薈萃。萬眾期待的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系列活動在宿遷上演,在此期間,綻放在宿遷大地的地方曲藝——蘇北琴書,也會以動人的旋律,讓更多人認識宿遷、愛上宿遷、迷戀宿遷。
有人說,如果京劇是我國的國粹,那么蘇北琴書可以說是宿遷“市粹”了。因為蘇北琴書是以地方方言說唱的一大曲種,形成于宿遷地區,從明末清初流傳至今。2009年,蘇北琴書被列入江蘇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近年來,在市、縣(區)文化部門的高度重視下,蘇北琴書通過“師帶徒”“進校園”等形式得到了廣泛傳承,宿遷現有省級傳承人5人、市級傳承人23人、學校小學員100余人。讓我們一起認識他們中的三位。
張銀霞:深愛成癡的“琴書張二姐”
張銀霞,人稱“琴書張二姐”,在宿遷曲藝界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從唱書苦度生活,到笑唱時代華章,她對蘇北琴書的熱愛歷久彌堅,純粹且執著。
如今,已74歲的她,不僅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蘇北琴書代表性傳承人,還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江蘇省“五星工程獎”等獎項,榮獲“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榮譽稱號。頤養天年的年紀,她沒有停下腳步,依然在為傳承蘇北琴書發揮余熱。一周七天,除周四是休息日外,工作日她忙教學,周末她忙排練、演出。
因家境貧寒,張銀霞8歲輟學學習蘇北琴書。在琴書名家父親的指導下,小小年紀就擊琴打板,說唱傳奇故事。從開始和父親搭檔,再到后來和弟弟張金貴搭檔,揚琴配墜胡,小曲說大書,在60余年的表演生涯中,怎樣才能將蘇北琴書唱得更好、演得更妙,張銀霞一直在思考和實踐著。
“琴書在咱們蘇北廣泛流傳,不少演員都能唱,但唱法截然不同,我適當地給蘇北琴書改變了一下。”張銀霞說,為了避免讓蘇北琴書聽起來單調,自己把黃梅戲、呂劇、淮海戲、京劇等曲種精華吸收到琴書里,讓聽眾聽著有新鮮感。
喜歡聽琴書的朋友最為佩服張銀霞的,是她可以一年每天唱的內容不一樣,而且嗓音韻味醇厚、唱腔抑揚有度,顯現琴書藝術家的魅力風范。更讓大家為之動容的,是張銀霞把參與公益性演出活動和蘇北琴書項目的傳承作為余生最大追求,風雨無阻穿梭在宿遷的大街小巷。“在我的有生之年,也沒有別的追求,就是想把蘇北琴書繼續傳承下去,不斷發揚光大。”張銀霞堅定地說。
陳錦榮:躬育桃李的“藝苑之花”
陳錦榮(右)
青年人的熱愛,會為曲藝發展注入清新活力與希望。生于曲藝世家,蘇北琴書的第七代傳承人陳錦榮深諳其理。
出生于1954年的陳錦榮,12歲便隨母親一起登臺演出,從藝幾十載,長期堅持演唱,至今從沒有離開舞臺,足跡踏遍了宿遷及周邊地區廣大城鄉。對待演出認認真真,對藝術精益求精,讓陳錦榮在曲藝界有聲望、有贊譽,忠實聽眾曾盛贊她為“藝苑之花”。
“藝術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傳承,作為蘇北琴書省級傳承人,培養后備人才是我的責任。”近期行程安排滿滿的陳錦榮告訴記者,為期半年的宿城區文化館輔導琴書班的工作剛落下帷幕,她就已在準備宿城區琴鼓村村行、宿豫區運河書場的演出,同步進行的還有三個徒弟的教學工作。
談及自己的徒弟,陳錦榮很是欣慰與自豪:“徒弟們熱愛這項藝術,而且很刻苦,有時在我家學一天,吃過晚飯還要學,學到晚上10點多才走。近期,徒弟們要準備參加曲藝大賽,一直在加緊練習。”
19歲的葉子楚是陳錦榮的小徒弟。幼年偶然看到陳錦榮表演后,心生喜愛,并展露天賦。其母親問陳錦榮學習表演收不收學費,收多少學費。“我當時就說不收,一分錢都不收,只要愿意學,吃住在我家都行。”陳錦榮說到做到,惜才愛才的她,只求續寫曲藝的精彩。
今年初,葉子楚正式拜陳錦榮為師,成為陳錦榮的第三個弟子。她深知學習蘇北琴書不是容易事,想要學好更要付出百倍努力,但有師父這個榜樣和引路人,葉子楚信心滿懷。“如今,我是一名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學生,學好家鄉的文化遺產蘇北琴書,對學業以及以后的就業都有好處。”
周子匯:初露鋒芒的新苗少年
“沒想到十歲的孩子說此話,都怨咱不孝敬老人兒笑話,小兩口從此改過錯……”2018年,在央視的舞臺上,8歲的周子匯,模樣秀麗,擊琴打板信手拈來,手勢眼神惟妙惟肖,表演的蘇北琴書《小木盆》贏得了參加第八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活動嘉賓的好評,表演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曲藝新星。
周子匯的初露鋒芒,與家庭的熏陶、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2011年,她出生于泗洪縣說唱蘇北琴書世家,姑姑是蘇北琴書省級非遺傳人周銀俠,也是她藝術之路的啟蒙老師。3歲開始,她就和姑姑學敲琴打板,4歲學唱蘇北琴書的傳統劇目,并跟隨姑姑登臺參加各種公益演出和文藝比賽活動。
說起自己的姑姑,周子匯崇拜不已。從沒進學校念過書的姑姑,靠自己的努力識字,學得一身本領,成為了大家喜愛的曲藝明星。在姑姑的傾囊相授下,藝術的種子開始在周子匯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
把天賦、熱愛幻化為成長的動力,周子匯可謂是年少成名。2018年,周子匯表演的蘇北琴書《爺爺的考題》獲得宿遷市第二屆曲藝大賽三等獎;同年,她表演的蘇北琴書《小木盆》獲得第七屆江蘇省少兒曲藝展演新苗獎。2019年,周子匯在第十六屆江蘇美境活動“環保演講”中獲得金獎。2020年,周子匯與姑姑表演的蘇北琴書《追星》獲得第十四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
“傳播中華文化作表率,更要把傳播民族文化重任擔在肩,我們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定能讓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燦若星辰、立于世界之巔。”正如和姑姑合作的最新作品《就是要自信》所唱,如今已亭亭玉立的曲藝新苗周子匯在舞臺上越發綻放自信光芒。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速新聞-生活在宿遷,愛上速新聞)及本頁鏈接。
原文鏈接:https://www.suxinwen.cn/news/2277337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